很多朋友对于爱无能心理测试和爱无能的表现,爱无能是什么意思,爱无能测试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我是爱无能,怎么办
前两天,一个朋友小F跟我说,她刚刚交往了一个男朋友,这个男人38岁,和她一样都有过一段不超过五年的婚姻。
他们在一起已经有4个多月了,在一起的时候能感觉到对方挺开心的,他对自己也很好,可不在一起时约对方出来见个面就感觉对方并不热情。
但自己真的遇到一些事了对方又很尽心的帮忙。这种不冷不热的态度让小F感到非常困惑和无力。
“他似乎更享受自己一个人”小F跟我说,
“我尝试跟他沟通,表达我的感受,但他竟然发给我一句,‘我可能很难达到你的期待,到我这个年龄,已经不会非常非常爱一个人了’,他这是什么意思?!”小F一脸错愕的看着我。
“他的意思是,他已经爱不动了,经不起折腾了,提前告诉你,降低你的期望值。让你想清楚再跟他交往。”我知道小F心智还算成熟,能听真话,就直接说了。
“周梵,那我该放弃他吗?”小F一脸虔诚的看着我,期待我给她答案完成这个人生选择题。
反正这种问题我听的很多,也不差她再问我一次。
我笑,“是不是我让你怎么选,你都会乖乖照做?并且不管结果如何都无怨无悔?”
果然,不亏是有基础的孩纸,她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其实我还是很喜欢他的,并不想放弃他,而且我也知道如果碰到点障碍就放弃并不能解决问题。但他这样的话,我该如何呢?”
我告诉她:如果你决定要跟这个人在一起,那么最困难的部分就在于你要在面对他的冷回应时保持自己的无价值感不会被勾出来,明白他这个反应跟自己好不好无关,而是对方的内在状态的一种反射。
并且还要在这种情况下保持自己的中正,不讨好不埋怨不拯救不放弃,尊重并信任对方这个重建关于爱的认知的过程。
小F很诚实的坦白,说实话,之前好多次,我的无价值感已经被勾出来了。我猜和小F一样,很多人看到这段话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太难做到了吧。
我并没有说这么做很容易,这确实需要更系统的学习和成长,但正是因为一旦你能做到,你会发现你的整个生命模式都会改变,这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全力以赴吗?
事实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做的成长并不是为对方这个人,而是完完全全的为自己。
如果目前你会吸引一个这种“爱无能”的人在身边,那么就表示其实我们内在也有和对方一样在关系中的无力和挫败感。
如果一个人跟你讲了一个他过去在爱里无限付出,最后被辜负,现在弄的自己一身伤痕的故事,通常这种故事会吸引怎样的人呢——有拯救者情节的人。
故事就是故事,同一件事,不同的当事人,他们都会有属于自己版本的故事,一个人在自己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心智成熟度,相同的故事每个阶段也会有不同的解读。
别人怎么讲他们的故事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会被怎样的故事吸引:
当你看到一颗受伤的心在自己面前袒露时,你会很心疼这个人,这种心疼恰好和你内在的受伤的小孩产生共鸣,于是一种区别于他人的链接感就产生了。
另一方面,对方会讲给你听他的悲惨故事,事实上也释放了一个信号,我愿意讲给你听是因为我信任你,而且我期待你是那个改变我的人。
当然,不同类型的人会选择向一个人或是多个是释放这种型号。
“某个人会因我而改变”是种不小的诱惑,许多人都渴望通过一些事来证明自己是与众不同的。
如果我们不能在一个大范围内体验与众不同的感觉,那么“某个人因为我而改变他的人生”这种特殊性的诱惑也足以让很多人愿意陷入这样的故事中了。
于是很多人会不惜跳入到这样的故事中,无意识的扮演起个拯救者的角色,然后就会上演一幕幕狗血的爱恨纠葛,深陷其中却不明白自己是怎么自导自演还自己当观众,创造出这些戏码的。

这是爱情吗?我并不是说这种感觉不是爱情,但我也不能说这就是爱情。
爱情本来就有个人化的需要和期待,以及超越个人化需要的属性在里面,每个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其能够体验到的爱情的品质和意义都是不同的。
当你来到更有觉知的意识层面时,自然会体验到更高品质的爱情,你就会明白在上个阶段的那些痛得死去活来的戏码,对现在的你来说并不是真正的爱情了。
那种伤痛的感觉也会真正的被转化(而不是被压抑),但如果你一直停留在同一个阶段,是无法体验这种开阔感的。
当自我意识被扩展之后,过去的负面情感可以被放入一个更大的框架,这时我们可以用一种多维的全观视野来观察那段经历,那么对同一段经历的认知和感觉自然就完全不同了。
二、爱无能的表现,爱无能是什么意思,爱无能测试
爱无能指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因为自卑或者受到过感情伤害,而变得不相信真的有爱情存在,对爱情麻木、淡漠,甚至反感。爱无能者认为爱情是一笔交易或投资,结婚是为了降低生活成本、满足身体或物质欲望;“我爱你”的潜台词是“我爱你的身体”或“我爱你的钱”,而与心灵无关。
三、被爱无能
被爱无能者“---为什么相比起爱别人,接受别人的爱反而如此之难”
我们往往会认为,接受一个人对自己的好,远比去对另一个人好容易的多。但是对于被爱无能患者来说,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好远比自己单方面付出更难。
在面对一份好意/爱时你是否会惶恐不安,认为自己配不上?
在面对别人的付出时相比起被关心的快乐,你是否更为如何还清这份“人情”而担忧?
在得到一份嘉奖时,你是否会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份荣誉?
在得到鼓励后,你是否会更焦虑于下次的表现是否还会让他人满意?
在被夸奖后,你是否会担心这是对自己的嘲讽而非出自对方真心?
在被爱无能者的词典里,“不配”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异常的高。被爱无能者,他们并不是不会爱,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在一段感情中的付出远远高于对方。他们也并不是不优秀,相反,被爱无能者中优秀者不少,甚至更多。因为他们为了成为一个值得被爱的人付出的努力更多。被爱无能,并不是一种可以被诊断的疾病,却真实的影响着很多人的生活。
我们的生活中,被爱无能者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多。
被爱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
爱与被爱其实都是一种能力,会爱的人能给对方带去幸福与快乐。会接受爱的人知道如何珍惜,知道如何从中感觉到幸福与快乐。被爱不只是舒适的接受,也需要适当的回馈。这像是一种机制,付出爱-接受爱的反馈。在关系中的两人会轮流重复这个过程,以增进二人的关系。任何一种关系单方面的付出或不适宜的回馈都会影响关系中二人的亲密度。被爱无能者缺乏的正是这种能力。他们懂得付出却不知道如何回应,最终反馈机制过载,关系也随之破裂。
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塞里格曼(Martin Seligman),在他的畅销书《真正的幸福》(Authentic Happiness)中曾写到这样一段经历。多年前他有幸和桥牌大师鲍比同队竞技。这位桥牌大师因为严重的骨病而落下残疾,很多活动都需要他人协助完成。而这位大师让马丁印象深刻的原因并不是来自于他本身的残疾,而是在他接受他人的帮助时所表达出的欣然接纳和自然而然的感激。这种感激并不是源于自身的自卑,却让帮助他的人能够感受到由于帮助对方所产生的神圣和高大。马丁曾经思考鲍比的魔力所在,他发现那是一种被爱的能力。与爱一样,被爱同样是一种能力,但是我们常常只关注了前者而忽略了后者。
被爱这种能力,源自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源自对爱我们的人的欣赏和感激。可以这么说,正确的接受爱,本身就是对对方付出的回应。正确的接受爱,也是一种爱的付出。
为什么我们学不会被爱?
被爱往往意味着我们在他人心中的价值或是吸引力。反过来说,那些认为自己不配得到爱的被爱无能者人往往也缺少自我价值感。他们认为自己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不配得到别人的关注和爱。当他人对他们表达爱时,他们往往会带有一种对对方的强烈不信任感。他们会用加倍报答的方式回应这份他们认为自己不配拥有的爱,当他们自觉无法回应这份爱时扎根在内心深处的自卑便会喷涌而出。正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不值得,所以认定对方的付出必有所图,更有甚者会认为对方的爱是一种伤害。
被爱无能者难以享受被爱的感觉,他们不信任对方,经常担心对方是不是真的爱他们。他们没有安全感,担心对方会变心,会离开。他们给自己穿上了厚厚的铠甲,以怀疑测验对方的真心,最终依然是伤痕累累。
淘宝上渣男鉴定师的服务不正是这样吗。当女孩按下购买的那一刻开始,其实已经注定了这场感情的结局。即使男友最后通过了测试,女孩也只会怀疑是否是男友侥幸看出了端倪,或是怀疑鉴定师的水平。这场测试一旦开始,不到感情消散就不会结束。
根据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的理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或源于在幼儿期依恋关系的缺失。如果孩子在早期与父母的关系中感受到爱与信任,他就会觉得自己是可爱的、值得信任的,但如果他的依恋没有得到满足,他就会对自己形成一个不好的印象,认为自己是不可被爱的。这种关系模式常常会一直延续到成年人阶段,进而深刻地影响到爱的关系。可以这么说,一切的爱无能都是源于对自己的不够爱。
被爱并不是恃宠而骄,而是面对别人的给予时的自然而然的感激和欣然接受的态度。这是一种真正的平和。真正拥有这项能力的人相信自己值得对方的付出并且有信心可以回应对方的付出。他们不会因为别人的给予而感到自卑或是亏于对方,更不会把对方的付出看做理所当然。只有知道如何接受别人的爱,才能学会如何正确的爱对方。学会正确的收获爱与付出爱同样重要。
文章分享结束,爱无能心理测试和爱无能的表现,爱无能是什么意思,爱无能测试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爱无能心理测试 爱无能的表现,爱无能是什么意思,爱无能测试】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本人原创文章,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发布者:长久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seo9.com/19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