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infp如何成长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怎么克服infp型人格,怎么改变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一、一个“INFP”者的成长
今日阅读好友推荐的一篇好文—大器晚成者“INFP”,读完感觉意犹未尽,又重新细品一遍,有种想要穿越文字拥抱作者的冲动。
看到“INFP”这个词,虽然不确切知晓这个词的含义,但猜测它与“高敏感”“纠结”等词有关。为此,我百度了一下。
作者在文中陈述了“INFP”者的种种特征,我逐条中招。
一、喜欢自我探索。
曾记得和好友出差,她看我随身携带心理学书籍,不解地问:“你怎么那么喜欢看心理学书,我都不敢看,感觉一看就对号入座,觉得自己有毛病。”我笑着说:“看心理学书,就像站出来看“自己”一样,有意思!有时也像在与一位好朋友在聊天,很放松!”看心理学书,是自我探索的一种途径,也是我放松的一种方式,紧张工作之余,陪伴孩子学习的间隙,我都会拿起一本心理学书,静静品读,感受那种“文字写到心里”的被理解的感受。
二、哲学家人格,喜欢探寻生活的意义。
大学期间,曾经的男朋友现在的老公与我探讨过一个问题:“你愿意当个痛苦的哲学家还是快乐的猪?”还没等我回答,他说:“我觉得你是个痛苦的哲学家。”“所以,我才要找个快乐的猪!”我笑着说。没错,我喜欢深度思考一些问题,总是探寻生活的意义,对于一些浅薄的东西总有些“不屑一顾”,对于老公看“跑男”哈哈大笑总是不由得“鄙夷”。
不过,对于这种深刻的“活法”的意义,我也反思和怀疑,这样的“深刻”可能会阻碍自己对于“小美好”“小确幸”的感知,近些年,我有意识地感知“绿草”的蓬勃生机,春风拂面的温柔,老公放肆大笑的纯真,从生活点滴中感知美好。“探寻生活的意义”这样深刻的话题与“感受生活中的小确幸”并不冲突,用心感知生活中的小美好,同时执著追求自己生命的意义。
三、内心戏十足,高敏感,想太多,自卑又骄傲,活得拧巴。
过去的我脑海里总是有太多声音,上演很多戏码,有时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个表情琢磨反思,很多事儿都百般考虑,唯恐出错,有时听到别人的批评,会全盘否定自己,心中永远有个严苛的批评者,无情地鞭挞自己。
近些年的心理学学习,我学会了跟那个“超我”对话,提醒他看到“本我”的不容易;我学会了跟那个“本我”说话,告诉他“没关系”“慢慢来”。
四、不喜欢复杂的人际关系
对于人际关系,我发自内心深处的“怵”,记得儿时总被父母批评“没眼色”,见了长辈“嘴不甜”“不会说”。但我真得不会啊,以前的我要求自己改变,学会“察言观色”“左右逢源”,现在的自己干脆利落的放弃这个“无理”的要求,在做到必要的基本的礼仪之外,我允许自己“保持沉默”,不再勉强自己。而且对于需要自己费心费力去维持的关系,果断“断舍离”。
五、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真正走上社会的INFP,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才算迎来最大的挑战”,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如梦初醒,明白为什么在职业生涯中我曾蹉跎那么多宝贵的光阴。2005年,我踏上讲台,开启职业生涯,学校管理的粗暴,教研活动的虚假,都让我厌倦,我渴望在一个“目标明确、积极向上、勤勉努力、团结合作”的团队中工作,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太大,当时的我选择了“抱怨”和“逃避”,也曾用“别人不都是这样过”的理由来麻痹自己,但诚如作者所说,“我到底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十年后我究竟要活成什么样的人?”这些来自灵魂深处的声音无数次地敲打我,让我无法视而不见。这些声音、这些内心向上的力量让我慢慢行动起来,我由“抱怨”转变为思考“我能做些什么”,把那个宏大的目标放在心里深处,开始聚焦“微行动”,一个视频的妙用、一个课堂问题的恰当设置、一道习题的改编,一篇教学反思的总结,一篇文章的“产出”,这些微小的行动在逐步筑起我的“自信”,虽然慢,但行走在实现理想的征途中,我感到充实而安心。
作者说:INFP者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有可能消极厌世,无所事事,陷入无尽的空想中;也有可能积极进取,将梦想付诸于实践,到达人生的巅峰。曾经的我是前者,后来慢慢转变成后者,我不敢奢望我能达到人生的巅峰,只是那种“行走在梦想实现的征途”中的踏实感就让我获得幸福和惬意。
品读这篇好文,朴实的文字、真挚的情感深深打动我,让我不禁也想写点什么,本想写个心得,写完却发现梳理了自己的心路成长过程,从中看到一个纠结拧巴空虚无力的“INFP”者正在慢慢转变为一个“目标清晰关注当下有行动力的”“INFP”者,此刻,我轻轻对那个严苛的“超我”说:“你一定看到了我正在慢慢改变和进步,允许我慢一点”,对那个奋力拼搏的“本我”说:“你真不错!”一种别样的感觉涌上心头,几欲落泪!
二、怎么克服infp型人格,怎么改变
克服infp型人格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并且经过长期的坚持才可以改变。
INFP型人格是理性的理想主义者,超自我实现是最高目标,是给予者不是索取者,对人性敏锐度最高的类型,对人的情感、情绪与潜在的发展有一叶知秋的特殊异能,但实际行动上,却常常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改变infp型人格的方法:
1、停止给自己下标签,
当你把自己标签化为"固执"、"理想主义",并觉得这是无法改变的时候,你就会给自己不去参加聚会、不主动认识新朋友找了一个理所当然的借口。所以如果你决心改变,就必须先去掉这些标签,不给自己设限,给自己更多的发展空间。
2、设定具体的目标,
首先你要明确"你想要改变什么"和"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两个问题,事实上,就在设定目标这一步,很多人就会发现自己想象中的很多改变并不是真的必要的。
3、制定实施计划,越详细越好,
制定的计划越细越好,并且可以按时间段给自己建立奖赏机制,奖赏可大可小,但它们需要被设置在阶段性的、有成效的时间点上。甚至可以假想一个模仿对象,设想这个对象每天的行为习惯是什么样的,会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什么样的表现,然后时刻提醒自己照着他那样去做。
注意事项:
1、INFP型人格的敏感赋予了这种人一种觉察人心、洞悉人性的强大直觉,这种人很容易知道别人心里在想什么,尤其是在体察他人的情绪、情感方面有着比较高的天赋。
2、INFP型人格最乐于做那些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情。然而,只要愿意稍微转换一下视角,把正在从事的并不那么有趣的事情看作为别人服务的工作,这种人就会为这份工作尽心尽力、在所不辞。
三、为什么说infp是大后期人格
大多infp都大器晚成。
INFP(内倾/直觉/情感/理解)是一种基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所发展出来的MBTI、凯尔西气质分类量表和社会人格学的人格类型,在凯尔西气质分类中被称为“治疗者”,属于“理想者”的四种类型之一。INFP大概占人口的1%~5%。
MBTI数据:
MBTI通过以下偏好将人们归类:
如何集中注意力或他们的能量来源(外向性或内向性)
如何接受信息(感觉或直觉)
主要靠什么作出决定(情感或思考)
如何对待外在的世界(判断或理解)
因为运用他们在这些领域的偏好,人们发展出了荣格和迈尔斯所说的人格类型。这根本的人格是来自四种偏好的动态交互作用,同时也有外在环境的影响以及个人的倾向。人们比较可能在他们的人格类型基础上发展习惯、举止和态度。每种人格类型都有它自己的潜在优势,和提供机遇能让这优势成长的领域。
关于本次infp如何成长和怎么克服infp型人格,怎么改变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infp如何成长,怎么克服infp型人格,怎么改变】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本人原创文章,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发布者:长久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seo9.com/27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