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BTI与荣格八维:基本概念
MBTI和荣格八维是两种不同的心理测量工具,代表不同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MBTI的基本概念
MBTI由美国心理学家凯瑟琳·库克·布里尔顿和凯瑟琳·梅尔利·布里尔顿基于荣格的理论发展而来。
它将人的性情分为16种类型,由四个字母组成,代表四个维度:外向/内向(I/E)、感知/直觉(P/N)、思考/情感(T/F)和判断/知觉(J/P)。例如ISTJ、INFJ等类型。
荣格八维的基本概念
由卡尔·荣格本人提出。
将人的心理类型划分为八个维度:外向/内向(E/I)、感觉/直觉(S/N)、思惟/情感(T/F)、感知/判断(P/J),组合成256种不同心理类型,像ISFJ、INTJ等。
二、MBTI与荣格八维的区别
维度数量
MBTI有四个维度,而荣格八维有八个维度。
维度定义
MBTI的四个维度主要关注个体的内在体验。
荣格八维的八个维度更全面地反映个体的心理特质。
解释个体行为和决策的方法
MBTI主要关注个体的偏好。
荣格八维更强调个体的心理进程和心理结构。
三、MBTI与荣格八维的价值与局限性
价值

许多心理学家、职业规划师和组织心理学家使用这两种工具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性情特点和优势,以规划职业生涯和个人发展。
它们也有助于人们理解他人的性情特点,提高沟通和协作效果。
局限性
这些工具不能完全准确地描述个体的心理特点,因为每个人的心理都很复杂,难以用简单的维度和类型概括。
在使用时应保持开放心态,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不应将其简化为一种固定的类型或模式。
四、荣格八维相关理论探讨
主导功能与对应功能的关系
在荣格和MBTI的理论中,当主导功能内倾时,对应的功能是外倾的。这背后有着复杂的理论逻辑。
荣格八维的起源与发展
荣格八维理论起源于1913年国际精神分析大会,当时荣格提出个性的两种态度类型:内倾和外倾。1921年在《心理类型学》一书中详细阐述并提出四种功能类型,组合成八种个性类型。
四维的MBTI理论是在美国心理学家布里格斯和迈尔斯母女在荣格的理论基础上增加了判断和知觉两种类型发展而来,经过研究编制成《迈尔斯 - 布里格斯类型指标》,后续又有新的发展。
荣格八维如何确认第一功能
荣格认为可依据“感知/收集信息”和“判断/处理信息”两大维度划分人。在“感知/收集信息”中有N(直觉)和S(感觉);在“判断/处理信息”功能中有F(情感)和T(思考),每个维度下再分内倾(i)和外倾(e),形成荣格八维:Ni/Ne/Si/Se/Ti/Te/Fi/Fe。
十六人格与八维的对应关系是八维功能的不同排列组合构成16种人格,不同人格对8个功能键的偏好程度和使用频率不同,有主使和次要的先后之分。
荣格八维各功能角色
主角(主导功能):人生中分化的第一个功能,童年时期发展,常态下相当依赖,是最信赖和最常使用的功能,但过分依赖会起消极作用。
配角(功能):通常与主导功能搭配使用,搭配得当相互促进,若主导功能强势,可能得不到很好发展。
替补队员(第三功能):是第二功能的对立面,能补足一二功能的某些劣势,但心智发展不完善时很难发挥作用,在一二功能因压力宕机时占据大脑会带来负面感受。
龙套演员(劣势功能/第四功能):是第一功能的对立面,发展较晚,早期以“捣蛋鬼”形式出现,负面感受多由其发育不足带来,与它协同合作可达到新的平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MBTI与荣格八维:概念、区别、价值局限及荣格八维相关理论探讨】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本人原创文章,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发布者:长久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seo9.com/6176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