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 与 16PF:人格测试之辨》
一、MBTI 相关
MBTI 是基于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理论的职业评估工具,将性情特点划分为 16 种类型,虽在职业计划和人际关系方面有利用,但未获心理学界广泛认可。
荣格认为人类性情可分为外向和内向、感知和直觉,进一步提出情感和判断、思惟和感觉等四种功能构成 16 种人格类型,但其理论基于个体视察研究,缺乏科学严谨性。
MBTI 人格测试科学性遭质疑,包括 4 个二进制问题导致 16 种结果的分类方法无科学依据,问题设计模糊难以准确衡量性情特点。
人格类型的稳定性也值得关注,荣格理论认为性情稳定,但研究表明性情特点在不同阶段和情境下会变化,将其视为固定不变不准确,且不能完全解释人的行动和决策进程。

人格类型的利用存在局限性,MBTI 在职业计划等方面有价值,但不能作为评价能力和潜力的唯一标准,一个人的成绩受多种因素影响。
二、16PF 相关
16 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是卡特尔教授编制,1971—1978 年间被研究文献引用多,在心理测验临床上应用调查中排第五。
16PF 适用于 16 岁以上青年和成人,有 5 种版本,我国通用美籍华人刘永和博士的中文修订本,常模由两千多名港台地区中国学生得出。
16PF 从 16 个相对独立的人格维度对人描绘,可了解在环境适应等方面表现,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等环节,是预测工作效率等的有力助手。
16PF 显示的分数是经过转换后的标准分,需参照常模比较,且人格纬度含义与日常认知不完全一致,必须听取正规咨询人员或专家解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MBTI 与 16PF:人格测试之辨及特点】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本人原创文章,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发布者:长久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seo9.com/66842.html
